首页 > 故事 > 名人故事 >
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提议者

时间:2020-12-24 17:16 来源:网络 作者: 菜叶

简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们不禁缅怀政治家、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提议者--- 张 奚若 。 张奚若 张奚若(1889-1973),小名志明,又名侠耘,字亦农,号

【红叶网探索分享】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们不禁缅怀政治家、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提议者---奚若


微信图片_20191002165235.jpg

张奚若

张奚若(1889-1973),小名志明,又名侠耘,字亦农,号熙若,后改奚若,原朝邑县仓西村人(今大荔县韦林镇仓溪村)。1909年(时20岁)参加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曾游学法、德、苏等国,1917年获得学士学位,1919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与胡适创办《现代评论》杂志,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曾赴日本购买枪支弹药。辛亥革命后,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国际交换局长、高等教育司长,又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十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务。

民主革命先行者

张奚若,在青年时就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夕,井勿幕(西安城墙小南门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派年轻的张奚若前往日本购买军火,准备在陕西举义。途中,张奚若被清军抓捕武器还没运回来,武昌起义爆发了。不久,张奚若再去日本,将军械运回陕西,成为陕西辛亥革命的功臣。之后写有《回忆辛亥革命》(张奚若口述,丕强记录并整理,最早发表于1947年4月16日至5月5日的上海《文汇报》,同年11月印为单行本出版,改题《辛亥革命回忆录》,1962年以《回忆辛亥革命》为题收入《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对辛亥革命前后国内外形势及陕西响应武昌起义,光复西安的动态,作了详细的记述。

微信图片_20191002165243.jpg

微信图片_20191002165247.jpg

《辛亥革命回忆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提议者

1949年6月15日,张奚若代表无党派人士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决定国旗、国歌、国名的讨论。当时有人提出国名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他表示不赞成。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说明了国体,‘人民’二字指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准确地表达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意思,不必让‘民主’二字再次出现,以免重复,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宜。”这一意见得到毛主席的首肯,与会代表也表示赞成支持,最后获得大会的通过。

微信图片_20191002165251.jpg

张奚若(左三)在开国大典上

“棱角分明”的政治家

“南仰华岳,壁立千仞棱角硬;东眺黄河,巨流万世砥柱擎”说的便是张奚若先生。中国人常讲,做人要圆滑,人情要练达,棱角太过分明,似乎是不成熟的,是要吃亏的。可是,张奚若这位大教授,辛亥革命斗士,他偏偏就不信这个邪,偏要铮铮铁骨,棱角分明!

1937年蒋介石在庐山举行国事谈话会时,请张奚若参会,蒋介石对张奚若可谓是“国仕”之礼遇了。在一次例行的国民参政会上,张奚若言词激烈地抨击了蒋介石的独裁和国民党的腐败。蒋介石顿感难堪,只好打断他的发言,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一怒之下,张奚若拂袖而去。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再开会时,蒋介石的政府给他寄去开会的通知和路费,张奚若当即回电一封:“无政可议,路费退回。”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反对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积极支持与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民主运动。1944年,他著文揭露国民党党专政与蒋介石个人独裁所引起的严重结果。并提出“废止一党专政,取消个人独裁“的方案。蒋介石举庐山军官訓练团时,聘请张奚若当教官,他断然拒绝。1947年,爱国人士在昆明纪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闻一多死难一周年大会上,张奚若慷慨陈词,对闻多先生高风节,刚直不阿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进行颂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奚若努力贯彻执行党的对外政策,积极从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与人民外交活动,并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191002165255.jpg

张奚若和毛主席主席在一起

情系乡梓的教育家

张奚若在外工作期间,十分关怀故乡的教育事业。1935年春,张奚若回乡探亲,在朝邑各界人士举行的欢迎会上,讲述世界局势与我国抗日方针后,着重谈了朝邑教育方向问题。他曾召集在京的朝邑籍大学生,到他家坐谈,对他们热情地说:“我请大家来不是拉帮结派,而是鼓励同学努力学习,愿故乡能出更多的大学生”。他教学严谨,时刻不忘教育学生树立热爱民族的爱国精神。

张奚若生活俭朴、勤俭节约,公私分明,建国后从教授到部长,从不沾国家一分钱的便宜,从不让子女家属乘坐公家小汽车办私事,对子女管教甚严,但侍母至孝。继母把他抚养长大,解放后他在北京工作,就把继母接进了北京城,让老人安度晚年,坐享清福,当时在村里传为佳话,村里的老年人都说张奚若虽然官做大了,但是孝心常存,每次回家都要给继母买很多东西,而且嘘寒问暖,冬天有皮衣,夏天有凉衫,关心无微不至。张奚若尊师重教,他读私塾的老师叫王平甫,是本乡仓头村人,他到北京后多次写信关心老师的生活起居,只要他回到家乡,每次都要到王平甫老师家中看望,并和老师一同话忆当年学生时期的美好。他重情重义,他怀念幼年时给他做过饭的穷人黑娃妈,探家时提着礼物和一把菜刀送给他老人家,黑娃妈激动的说:“志明干了大事,还没忘记我这农村老太婆“。有陕西或大荔乡亲到北京来办事,他都热情接待并安排好住宿,真正尽到了一个乡党的责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我们从中感悟这融铸在大荔人血脉中的家国情怀,感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原点,追惜抚今,继往开来,坚定自信,在筑梦路上勇敢前行。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红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