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科技潮物 >
阅读

怎么让红外光聚焦,放大镜是否可以聚焦红外线

时间:2023-03-03 20:52 来源:网络 作者: 小叶

简介:本文目录一览1,放大镜是否可以聚焦红外线2,如何样使用打开红外线监控摄像头3,红外对射如何用4,红外探测器的工

【红叶网探索分享】

使用打开红外线监控摄像头

将直径约3毫米的红外光聚焦到小于015毫米

1,放大镜是否可以聚焦红外线 它是光的一种,也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理论上是可以通过放大镜来聚焦的,因为最初实验测出红外线的时候是白光透过三棱镜。但是因为红外线的波长很短,容易被物品吸收,所以如果通过放大镜的话,会有部分能量聚集到放大镜上,也因为放大镜的材料多为玻璃,受热后容易破裂,所以不好用。现在的医疗设备多用金属凹面镜反射红外线改变红外线的发射方向。所以,你可以用凹面镜聚焦红外线会好一点,起码安全

2,如何样使用打开红外线监控摄像头 当你进行使用红外线摄像头时,将其打开,就会依照当时的环境,进行自动的调焦,并将画面定格在最清楚的地方。具体步骤;红外线摄像机带有自动的调焦功能,当你进行使用的时候,将其打开,就会依照当时的环境,进行自动的调焦,并将画面定格在最清楚的地方。红外线摄像头的光圈要调至最大,以满足接收光线的需要。将镜头对住一个物体,然后将聚焦调至无穷远。当镜头的视野固定好后,就进行其后截距的调整,让其物体与镜头的后截距点连在一起,使其视野变得清晰。

3,红外对射如何用 红外对射全名叫“光束遮断式感应器” Photoelectric Beam Detector,其基本的构造包括瞄准孔、光束强度指示灯、球面镜片、LED指示灯等。其侦测原理乃是利用红外线经LED红外光发射二极体,再经光学镜面做聚焦处理使光线传至很远距离,由受光器接受。当光线被遮断时就会发出警报。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而且会扩散,投射出去会形成圆锥体光束。红外光不间歇一秒发1000光束,所以是脉动式红外光束。由此这些对射无法传输很远距离 600米内。 利用光束遮断方式的探测器 当有人横跨过监控防护区时,遮断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束而引发警报。常用于室外围墙报警,它总是成对使用:一个发射,一个接收。发射机发出一束或多束人眼无法看到的红外光,形成警戒线,有物体通过,光线被遮挡,接收机信号发生变化,放大处理后报警。红外对射探头要选择合适的响应时间:太短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干扰,如小鸟飞过,小动物穿过等;太长会发生漏报。通常以10米/秒的速度来确定最短遮光时间。若人的宽度为20厘米,则最短遮断时间为20毫秒。大于20毫秒报警,小于20毫秒不报警。 目前,常见的主动红外探测器有两光束、三光束、四光束,距离从30米到250米不等,也有部分厂家生产远距离多光束的“光墙”,重要应用于厂矿企业和一些特殊的场所。安装有说明书。

4,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如何样的 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 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此光束被接收机接收,由接收机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红外探测器:采纳主动红外方式,以达到安保报警功能的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由红外发射机、红外接收机和报警控制器组成。区别置于收、发端的光学系统一般采纳的是光学透镜,起到将红外光束聚焦成较细的平行光束的作用,以使红外光的能量能够集中传送。红外光在人眼看不见的光谱范围,有人经过这条无形的封锁线,必定全部或部分遮挡红外光束。接收端输出的电信号的强度会因此产生变化,从而启动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主动式红外探测器有光束之分,光束越多防范的面积越大。以发射机与接收机设置的位置不同分为对向型安装方式和反射式安装方式,反射型安装方式的接收机不是 直接接收发射机发出的红外光束,而是接收由反射镜或适当的反射物 如石灰墙、门板表面光滑的油漆层反射回的红外光束。当反射面的位置与方向发生变化或红 外发射光束和反射光束之一被阻挡,而使接收机无法接收到红外反射光束时触发报警。 5,怎么将直径约3毫米的红外光聚焦到小于015毫米 红外光谱的样品制备第一部分液体 液样的制备是将少量样品涂于两片红外透明的窗片 KBr、NaCl等之间。窗片的互相挤压形成一个样品薄层,样品的成分决定了选择哪种窗片。对于无水的样品,窗片材料是KBr。对于含水样品, KRS-5 较为适合。固体 固体样品对光谱学家提出挑战。样品的熔点为我们指出首先该考虑哪种技术。 对于熔点低于72。C的样品,用适当的溶剂将样品溶解,成膜于KBr窗片上是最先考虑的。如果因为基线不好或是溶解性差而不成功,可以考虑在两片KBr窗片内熔化成膜。如果这也不可以,样品可进行KBr压片。 对于熔点高于72。C的样品,首选的技术是KBr压片。对于聚合物样品,成膜法是首选,接着是热熔法和压片法。 对于熔点未知的样品,结晶度的检测将会指明哪种技术将会成功。高结晶度的样品用KBr压片法较好,对于低结晶度的样品,成膜和热熔会得到更好的谱图。第二部分液体样品 液体样品的分析有多种方法。在本文中,我们重要探讨所使用的制样方法及一些有关的潜在问题。纯样品技术 分析液体样品的最常用方法就是将一滴液体夹在两片盐片中间,过程如下:将一滴样品滴于合适的盐片上,几秒钟后,将另外一块盐片合上,这样液体被夹在两块盐片之间,变成薄膜状。当然,选用的盐片要与分析的液体样品兼容。不含水的样品可采纳KBr 32×5mm盐片,含水样品则采纳KRS-5盐片,这几种晶体材料的选用重要是根据它们在红外段的透光范围 优于4000-450cm-1和稳定性。每次一个样品做好后,用带合适的溶剂的棉花清洗,然后在倒有甲醇的鹿皮或鸡皮上抛光。KBr盐片需要经常进行抛光,以维持其表面的光洁。由于KRS-5晶体有毒,所有只有当其表面被划伤或污染时才需要抛光,而且要求专业人员来完成。ATR技术 水平的单反射ATR重要是由一个ZnSe晶体的凹槽组成,尽管ZnSe晶体的截止频率为650-700CM-1,但它比其它宽频带的材料要更加耐用。 在样品分析好后,要用适当的溶剂将样品冲掉,再用棉花球擦洗干净,这种材料不需要经常抛光。潜在问题:但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样品谱图的非线性,重要指峰位的位置和强度不满足Beer-Lambert法则:A = abc 这里, A =吸收值a =摩尔吸收系数 b = 光程c =浓度 Beer-Lambert定理重要是针对定量分析的,谱图检索是定量分析的一种类型,因为谱图检索是以吸收强度为基础的,透射实验一般是线性关系,可以用于定量分析;由于ATR的技术特点导致的,ATR实验一般不能用于定量分析。 最常见的导致非线性的真相是透过样品的光程不确定性。分辨率为2时,样品区红外光的聚焦点直径有6MM,如果此时样品区样品厚度薄厚不均或碰巧有气泡或,就会引起此处光程不同。这些因素将导致谱图在各个波段的吸收强度的不准确,换句话说,谱峰的强度比实际强度或者高或者低,从而降低谱图检索的质量,图1是纯3,4-二氯甲苯的红外吸收图,在808 cm-1波段处的吸收强度为0.39,而邻近870 cm-1处是0.24 A808 cm-1/A870 cm-1 = 1.6图2是同一个样品但是通过在晶体上做成一层薄厚不均的膜而得到的谱图,它的吸收率与上图已经有差别了,808 cm-1处的吸收率是0.76,而870 cm-1处却为0.62 A808 cm-1/A870 cm-1 = 1.2,与图1相比,已有25%的差距,这必定会导致谱图检索结果正确率的下降。将样品聚焦点直径为6mm时得到的图与聚焦点直径为3mm时得到的图相减,用差谱的结果来进行分析:由薄厚不均导致的非线性将会使差谱减不干净,有巨大的残余峰,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对晶体进行抛光来降低这种误差。 经常引起液体样品谱图的非线性的另一个真相是样品的厚度。液样太浓将会导致谱图的吸收太强,而多数红外仪器的检测器的线性响应范围是0到1.2个吸收单元,大于1.2时就会引起线性问题。有时非线性会使谱图中吸收峰的头部成平头状,在我们的实验室中只接受吸收单元1.2的谱图,图3也是上面提到的样品的谱图,但样品的厚度却远远大于前者。谱图中最强的吸收单元已经超过了30个吸收单元,808 cm-1处的吸收度为1.66,870 cm-1处为0.94 A808 cm-1/A870 cm-1 = 1.76,相比而言,产生了10%的误差,这种不同波段的吸收值的相对性的差异将会给谱图检索带来负面影响。第三部分成膜技术 涂膜技术是用在熔点低于72。C的样品和低结晶度的样品,比如象高聚物,涂膜法也可在其他方法失败后试用。涂膜的一般过程 先将样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将数滴溶液滴于惰性的基质上,溶液挥发后在基质上留下一层薄膜。如果惰性基质是红外透明的,可直接检测或将薄膜剥下检测。选择合适的溶液 选择溶液最重要的标准是容易挥发 除了最明显的一点,可溶解样品。这意味着必须采纳低沸点溶剂。蒸发溶剂所需的热量越少,样品所受的影响就越小。另外,溶剂越容易去除,残留的溶剂越少。以下列出的溶剂将首先考虑:氯仿 BP. 61.2° C,丙酮 BP. 56.2° C,三氯乙醇 BP. 151° C,邻二氯苯 BP. 180.5° C和水 BP. 100° C。在选择成膜技术时这五种溶剂适用于85%的样品。 纯溶液的光谱也应准备着当作参照。将溶剂的谱图与成膜样品的谱图作比较是判断是否有溶剂残留的一个好方法。每取用一次溶剂便将其参比谱图更新一下也是一个好习惯。选择基质 一般不将薄膜从基质上取下,基质和薄膜是一起放入光谱仪的。所以需要的是对红外透明的基质。除了溶剂是水采纳KRS-5晶体外,一般最常用的基质是KBr晶体。如果决定将薄膜取下,玻璃将是不错的选择。成膜 经验告诉我们最好使用少量的稀溶液 3-5滴,多次在基质上形成薄膜,这将比用浓溶液形成的厚膜和大量的溶液一次成膜要好的多.这将使薄膜中的溶剂残留最少。有时,当你成膜的是晶体样品,谱图上会显示非常严重的散射和基线倾斜。这在单层成膜时经常发生,在多层成膜时也会出现。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最先沉淀的晶体成为了形成大晶体的“晶核”,正是这些大晶体造成光的散射,使基线倾斜。在我们实验室为了防止这种问题的发生,我们经常在晶体的两面都涂上一层薄膜,有时在两块晶体的两面都涂上一层薄膜,一共形成四层膜。这个能解决绝大部分的散射问题。在蒸发溶剂时,使晶体上的溶液保持流动。这将帮助您得到厚度均匀的膜。我们经常将晶体放在一小片可反复使用的纸卡上 大约2”×3”,后不停的敲击纸卡的背面,使溶液保持流动,或者用移液管末端不停的搅拌搅拌,如果去除溶剂需要加热,而晶体又是水溶性物质,比如KBr,那你应该先加热卡片,去除其中含有的水汽。如果你不这样作,晶体的底部会吸水雾化,这将使你的谱图的基线倾斜。在我们的实验室,我们使用加热灯来慢慢清除水汽,如果是在一个较为潮湿的环境中,应该一直用灯加热 以去除环境中水汽的影响。注意采取预防措施,尤其是在使用易燃溶剂时。潜在问题 在成膜技术中最严重的两个问题是薄膜厚度不均匀和溶剂残留。薄膜的厚度不均将导致谱图的非线性。而在薄膜技术中应该时刻注意溶剂残留的问题。总是将得到的谱图与溶剂谱图的主峰作比较。如果结果显示有溶剂残留,有时可通过继续加热来去除溶剂。如果你不能确定某个特征峰是溶剂还是样品产生,那样品必须用另一种方法检测或使用另一种不会产生该特征峰的溶剂。另一个可能产生的问题是,某些样品在加热和有氧气的情况下易发生氧化。这将导致在1740 cm-1上有一个C=O 的小峰。有几种方法可以防止或减小这种氧化。在惰性气氛中蒸发溶剂,比如在氮气中,这样可以减少氧气的存在。或是减少加热量来化小这个问题。可能的话,你可以使用更低沸点的溶剂,或用真空泵来抽取溶剂。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红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