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奇闻百怪 >
0阅读

你知道是真的吗,关于皇帝的小知识

时间:2023-04-19 06:50:04 来源:红叶网 作者: 红叶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那么,本集波叔就来给大家讲

你知道吗,关于皇帝的小知识_历史奇闻_第1张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那么,本集波叔就来给大家讲讲关于皇帝的一些有趣的知识。(波叔这里要讲的都是封建时代的帝王,也就是从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开始算起)

自从秦王嬴政扫灭六国,统一中国之后,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因此创“皇帝”一词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

你知道吗,关于皇帝的小知识_历史奇闻_第2张

从秦始皇开始,到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为止,一共有过四百余位皇帝。

秦始皇画像

那么,为什么有的皇帝被叫做祖,如“汉高祖”、"明太祖”,有的皇帝叫宗,如“唐太宗”、“宋仁宗”,还有的叫做帝,如“汉武帝”、“隋文帝”呢?而到了明清时期,又变成了如“正德”、“崇祯”、“康熙”、“乾隆”这样的称呼了呢?

很奇怪吧,为什么同样都是皇帝,却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叫法呢?不急,且让波叔为你细细道来,看完之后估计你就能了解了。

首先,我们要搞懂三个概念,分别是“庙号”、“谥号”、“年号”。

一、“庙号”。庙号就是古代的帝王去世之后,被供奉在太庙之内以供后人祭拜时的称呼,起源于商朝。

那什么是太庙呢?庙,其实就是人们供祀祖宗的地方,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像每个人家里的堂屋(就是放神龛的房间),严格来说其实都可以叫做庙,只不过人们不习惯这么叫而已。而太庙,就是皇家用来供奉他们祖宗的地方,为表示尊贵,所以叫太庙。

二、“谥号”。谥号,起源于周朝,是古代那些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物死了之后,后人按照他的生平事迹进行评定之后给与的称号,用来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的。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自然要有谥号,而且不光皇帝有谥号,文臣武将们都可以有谥号,像诸葛亮的谥号就是“忠武侯”,岳飞的谥号开始为“武穆”,后来改成“忠武”,范仲淹谥号“文正”,张居正谥号“文忠”等。谥号分为褒义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比如常见的文、武、昭、景、明等就是美谥,厉、炀等就是恶谥,怀、悼、闵、哀等就是平谥。

三、“年号”。年号是古代新君主即位之后,为了区别上一任君主,用来纪年的名号,用来表示年份。相比于其余两个,它出现的最晚,是汉武帝刘彻始创的。

搞懂了这三个概念之后,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关于它们的知识。

庙号一般都用“祖”和“宗”两字。王朝的开国皇帝一般称祖,比如"唐高祖","宋太祖"等;后面的皇帝一般用宗,如“唐玄宗”,“宋神宗”等。其他常见的还有如烈祖,虽然同样也是王朝开创者或者复兴者,但是与太祖高祖相比他们开创的基业有限,仅仅只能割据一方,比如汉烈祖刘备、魏烈祖曹叡等。

在唐朝之前,称呼帝王大都用谥号,因为之前的如汉、晋等谥号都比较简短,一般都是两三个字的,如汉武帝、汉文帝、汉献帝、晋武帝、魏明帝、隋文帝这样。

但是到了唐朝以后,一切就开始乱套了,这谥号是变得越来越长,比如唐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宋太祖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这还算好的,到了明清时期,简直就不忍直视了,像明成祖的谥号是“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清圣祖康熙的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成仁皇帝”,光看着就让人眼花缭乱了,要是读起来那不是更不方便啊。

所以从唐朝以后,一般就用庙号来称呼帝王了,简单明了,直观方便啊。

那为什么明清时期的帝王大都称呼他们的年号呢?这是因为在此之前,很多皇帝都有好几个甚至十多个年号,到了明清时期,才开始有了一个皇帝一个年号的传统。

到了这里,应该基本都能明白了吧。那么波叔再教你几个更直观的方法;看到带祖和宗的,就是庙号,带帝和王的,就是谥号,庙号和谥号都是死了之后才会有的,皇帝在世的时候就只会有年号。

举几个例子:汉武帝刘彻,庙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年号有建元、太初、征和等;隋炀帝杨广,庙号世祖,谥号炀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宋太宗赵光义,庙号太宗,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年号有雍熙、端拱、至道等;明成祖朱棣,庙号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年号永乐;清高宗弘历,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年号乾隆。

清高宗乾隆像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谢谢观看。关注波叔,带你一起了解更多的历史小知识。对了,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关于皇帝的冷知识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啊。

你知道吗,关于皇帝的小知识_历史奇闻_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