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
阅读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范旭东,依托科学家创办的近代化工产业帝国

时间:2023-05-05 05:56:49 来源:红叶网 作者: 红叶

简介:10岁时,他跟随母亲逃难到长沙,依靠慈善机构接济度日;17岁时,他参与戊戌变法,被清政府通缉流亡日本;25岁时

10岁时,他跟随母亲逃难到长沙,依靠慈善机构接济度日;17岁时,他参与戊戌变法,被清政府通缉流亡日本;25岁时,他考上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系;31岁时,他开始创办一个完全由科学家为核心的产业帝国;62岁时,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和蒋介石专门休会,并分别题词以致悼念。短暂的一生,他奠定了中国化工产业基础;在波诡云谲的商战中,屡次以弱胜强、即便是傲慢的英国人也甘拜下风。他,就是被毛泽东誉为近代中国化学工业之父、来自湖南湘阴的范旭东。

范旭东,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的这栋大楼,已经95岁了,大楼很气派。

很多人不敢相信,这是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由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所建成的公司总部。

它的创始人范旭东,百年后的今天,很少有人知道他。

但这栋气势非凡的大楼让人相信,他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人。

盐业银行大楼

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范旭东创业20多年的时候,他创立的有碱厂,有精盐厂,还包括化工科学研究所。当时的精盐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但销往全国,而且远销东南亚。

他创办的公司,有自己的托儿所,公司员工上托儿所全都是免费上,而且还有自己的小学。

他给公司的职工都建有新村,新村里边有网球场,还有游泳池,如果你说是永利的职员,拧包住进去就可以住了。

每年夏天,他还给所有的职工送冰,职工每家都有一个小冰箱。当时没有电动的冰箱,都是一个木头的冰箱。冰箱底下搁冰,上头搁菜,和一些吃剩下的东西。

范旭东,湖南湘阴人,1883年出生,比他的湖南老乡毛泽东大十岁。

1914年,当21岁的毛泽东刚刚入学湖南第一师范时,31岁的范旭东开始在天津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6年后的1920年,范旭东建起了这栋大楼。

其实,纵观中国历史,因盐暴富的人大有人在,范旭东也不例外。可鲜为人知的是,他差点为此而倾家荡产。

天津塘沽,今天这里是渤海湾周边最具活力的地区,但一百年前,这里却人迹罕至。

1914年年初,31岁的范旭东来到这里,用募集来的五万元资金,在这块寸草不生的盐滩上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精盐公司——久大精盐。

这块已经沉寂了数千年的不毛之地,因为范旭东的到来,焕发了生机。

天津市原久大精盐公司大楼

1915年12月,“海王星”牌精盐顺利上市,老百姓对这种雪白的盐粒倍感新鲜。

在国外,氯化钠的含量如果说不足85%,西方的牲口都不让吃的。但是当时,我们有的时候甚至氯化钠含量不足50%,老百姓都在吃。在外国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觉得中国是食土的一个民族。

久大精盐上市后,旧盐商们很不高兴。因为长此以往,他们那掺着一半泥沙的粗盐就不会有人买了。于是,他们开始放出各种谣言。

旧盐商放风,久大久大难久难大,子时建厂丑时就垮,又说到海王牌,海王海王不吉不祥,海王海王迟早要亡。

这个谣言也是非常的恶毒,造谣说久大精盐毒死人,当时的食品行业,如果在报纸上登出来说毒死了人,那冲击是非常大的。

在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年代,良币要赢得信任,急需一个优秀的形象代言人。

杨度和袁世凯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给范旭东介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同样来自湖南、让大总统非常倚重的智囊,杨度。

这个时候的杨度,坚定地认为,只有袁世凯当皇帝才能救中国,但凡可以收拢人心的好事,他都会建议袁世凯全力推广。

杨度跟袁世凯关系很密切。袁世凯有一天在吃饭的时候,杨度就拿着一小瓶精盐倒入一点汤中,袁世凯吃了之后觉得味道很好,然后表扬了一句。第二天,这个事情在报纸上就登出来了。

范旭东不花一分钱,就请来了大总统袁世凯当形象代言人。这个免费的广告作用非常明显,久大精盐很快铺向全国市场。

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范旭东应该乘势而上、练好内功,多产盐、产好盐,从此在成为中国首富的康庄大道上一骑绝尘。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艰险之路。

塘沽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雕像

1918年,久大精盐刚刚开始盈利,范旭东就决定抽调资金,上马永利碱厂。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举动。

因为当时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是英国的卜内门公司。这家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企业。范旭东要投建碱厂,卜内门第一个表示反对。

卜内门想的第一招,就是从原料的税收上着手,通过英国政府部门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向工业用盐征收每担2角钱的税率,这个税率对基础工业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因为如果按照这个税率生产,那么永利生产的产品成本,远远的会高于市场的售价,也就是高于卜内门的产品,或者说根本就没法跟卜内门进行竞争。

卜内门公司把范旭东看成了一夜暴富的土豪,他们想通过税收来吓退他。可是范旭东却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他十分清楚西方国家实施的是工业用盐免税的政策,中国政府更不会不知道。

可软弱的北洋政府,没有人愿意主持公道。直到两年之后一个人的出现,才帮他解决了难题。

梁启超

这个人,就是梁启超。

早在1897年,梁启超主政长沙时务学堂时,他就认识了范源濂和范旭东兄弟俩。

梁启超十分明白“少年富则国富”的道理。1920年,他出任段琪瑞执政府财政部长后,立即帮助范旭东获得了工业用盐30年免税的政策。

在梁启超、杨度等人的帮助下,范旭东渡过了创业之初的险滩。有人据此评价,范旭东之所以获得成功,就在于他十分在意结交政府官员。

那么,事实果然如此吗?范旭东成功的背后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天津永利塘沽碱厂

范旭东公私分明,对待朋友也是如此。一方面他十分注意结交梁启超和杨度这样的政府官员,甚至吸引他们成为企业的股东。可是另外一方面,他的做法却让人费解。

1934年,范旭东决定继纯碱之后,启动化学工业另外一个基础原料酸的生产。可是这个时候,他的资金缺口达到了五百万元之巨。

这时的范旭东已经不是20年前的创业青年,他是一个有着雄厚实力和良好信誉的实业大亨,是投资人最喜欢的那一类商人。

于是,一个大金主找上门来了,他就是时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宋子文。

宋子文对范旭东承诺,可以帮助提供全部资金缺口,条件是,要由他来出任合营公司的董事长。

可出人意料的是,范旭东竟然一口拒绝了。

民国首富宋子文

范旭东一生从来不跟官府接触、结交,就是不跟官府进行经济上的往来,特别是像宋子文、汪精卫他们这样的官僚资本集团。

范旭东对于官场的反感,并不是从来就有。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这座大院就是原北洋政府中央机关所在地。

1912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范旭东就在这里上班,每月工资三百银元。

那时,一个银元可以买到30斤大米,8斤猪肉,折合人民币90元左右。范旭东月薪三百银元,折合人民币两万七千元,是名符其实的高薪。

可是这位高薪金领很不懂得为官之道。有一次,他受命检测各个铸币厂的银元质量。

当时规定一个银元的银的含量是七钱三,剩下的是其他它的金属成份。在这个过程中,营私舞弊造假的情况很多。比方说成色不够,比如说七钱三只给七钱银。可以说,这就是当时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张自忠路3号,原段祺瑞执政旧府。

但是就是范旭东他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个情况必须得上报上去。

范旭东很快就明白了潜规则的涵义,他的报告递交了之后根本无人理睬。

这个结局,让范旭东觉得世道很黑暗,又感觉到自己职位很低,无法扭转乾坤,所以愤然辞职离去了。

“我总觉得中国受病已久,它的存亡关键,决不在敌国外患的有无,完全是握在全国智识分子手里。智识分子教它兴就兴,教它亡就亡。”

——范旭东

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对政府就始终保持一定的戒心,包括后来跟南京国民政府的合作,对于屡次被要求与政府合营都非常的忌讳,所以这个企业,在解放之前一直保持纯粹的民营企业性质。

1934年,因为20年前的那段不堪回忆,范旭东拒绝了宋子文的资助条件,转向民间融资。他成功地将官僚资本与生俱来的腐败和不思进取拒之门外,进而保证了民营企业灵活、创新的生存根本。

范旭东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成功商人,可是他总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书生。事实上,从来没有哪个商人如此不计商业利润。

就在他筹建碱厂的那会,有一家比利时企业找到范旭东,说愿意合资联办碱厂,就像今天的某些产业一样,以市场换技术。

比利时人很自信,认为范旭东一定求之不得。因为当时的纯碱生产绝对是属于高精尖技术,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可是范旭东让他们又一次的大跌眼镜。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

天津市滨海新区解放路,这座两层的小楼正是范旭东培养人才的基地——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

当时是按照供100位化学师在里边研究工作设计的。所以说,范旭东从一开始视角就非常的远大,而且都是瞄准了世界第一流的研究机构。

企业研发就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投入,可这个时候,永利碱厂还在建设,企业再也拿不出钱来成立一个研发机构了。

范旭东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将自己多年积攒的10万元积蓄全部捐助黄海社,资助这些年轻的工程师出国学习。

放眼当今世界,某些行业合资30年,仍旧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而范旭东当年在国家不投入一分钱的前提之下,完全靠着自己的力量,仅用了8年时间,就生产出比英国卜内门公司纯度更高的纯碱。

这么多年的辛苦、艰辛,换来了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纯碱,也换来了大家头上的白发。诸君内心是得到安慰的,我为诸君祝福。为自己进步的人群,应当是永生的。

——摘自《范旭东回忆录》

范旭东8年的艰苦付出,也获得了尊重。

1926年,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范旭东带着他的“红三角”牌纯碱参展,并收获了一枚金质奖章。组织者给予的颁奖理由是,“红三角”纯碱代表着中国工业的进步。

天津红三角碳酸钠食用纯碱

只是让范旭东没想到的是,获奖的喜悦还没来得及回味,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也已经逼近。

眼见“红三角”纯碱量产成功,英国卜内门公司立即发起了价格大战,以低于原价40%的价格倾销产品,意图乘范旭东立足未稳之际,彻底毁灭永利碱厂。

但是几个月之后,永利碱厂不但没被打垮,反而迫使卜内门公司拱手让出了55%的市场份额。

这又究竟是为什么呢?

上海四川中路133号,原卜内门公司中国总部大楼

1926年,永利碱厂刚刚成功量产,英国卜内门公司便降价40%。卜内门代表扬言,价格大战将打到永利破产为止。

这次,即便是身列久大、永利股东名册上的梁启超、杨度等政府大员也爱莫能助。毕竟,他们无法干预英国人的定价,范旭东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饱读诗书的范旭东,用了一招围魏救赵,通过日本市场给卜内门压力。

大敌当前,范旭东体现了当年中国商人难得的国际视野。

那时,工业发达的日本因资源所限,无法自己生产工业用碱,其庞大的市场亦由卜内门垄断。

范旭东以小博大,将永利“红三角”纯碱低价销售到日本,迫使卜内门不得不跟着降价。时间一久,卜内门果然低头了。

这10%市场的份额别看很少,但是这10%的市场影响相当大,对卜内门这种国际垄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迫使卜内门不得不改变策略,坐下来跟范旭东谈判。

谈判的结果是,卜内门自动给范旭东让出55%的中国市场,而且承诺再也不打价格战了。

范旭东(右)与侯德榜雕像(陈列于南化厂史馆)

那个时代,实力决定一切,无数民族企业在价格战面前一蹶不振。

范旭东赢得这样的胜利,几乎是奇迹。范旭东的气节,为他赢得了荣誉。

也正是在此之后,人们开始相信,这个人真的不是为商而商。他的眼中,绝对有着比财富更高的目标。

在永利碱厂取得成功之后,范旭东又将目光投向了酸的生产。

如今座落在古都南京的南化集团,就是当年范旭东倾全力打造、以酸为主要产品的永利铔厂。这家企业在和平时期可以生产化肥,战争时期却可以生产硝酸和火药。其产品纯度之高,设备之先进,规模之大都让欧美同行赞不绝口,从而赢得了“远东第一大厂”的美誉。

1936年12月南京永利铔厂建成中国最早合成氨装置。

中国化学工业的另一只翅膀又生长出来,从此海阔天空,听凭中国化工翱翔,不再受基本原料恐慌的限制了。

—— 摘自 《范旭东回忆录》

然而,拥有两个翅膀的中国化学工业,却还没有来得及振翅高飞,七七事变爆发了。

日本人对于永利铔厂的重要性心知肚明,在军事攻占南京之前,找到范旭东要求合作,准备花费巨资收购,意图保持工厂的完整性,以方便战后利用。

日本人觉得,范旭东曾留学日本,南京铔厂又是他多年的心血,一定会同意合作。

没想到的是,他们收到了范旭东七个字的答复:宁举丧,不受奠仪。

这样的气节,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这个从不把自己看作商人的书生,真正地实现了中国读书人匡扶社稷的终极理想。

卢沟桥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范旭东将天津碱厂、南京铔厂的技术人员及主要设备相继迁往大西南后方。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依旧兴建了四川久大精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更为国家聚拢了一批科学家的人心和士气。

范旭东为国为民这一点,渗透到了集团的每个人的身上。

这让每个人为这个公司工作,实际上就是为国家而工作,尤其是抗战期间,大家这种心情更加的强烈。所以抗战期间的永利这么一批才高八斗的人,甘心来到四川,来到沙坪坝这些地方,沉下心来做科研来做实验,而且是条件非常的艰苦,但是无怨无悔。

天津原久大精盐公司大楼

1943年范旭东已是花甲之年,此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进入大转变的前夜。

60岁的老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夜不能寐地立即着手制定了战后十大规划。

一、扩充塘沽永利碱厂;

二、修复南京卸甲电铵厂;

三、南京新法制铵厂;

四、建设青岛食盐电解厂;

五、建设湖南株洲水泥厂;

六、建设株洲硫酸铵厂;

七、建设株洲炼焦厂;

八、建设株洲玻璃厂;

九、完成五通桥合成铵厂工程;

十、建设五通桥硝酸、硝酸铵及硫酸厂。

然而,天妒英才。

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范旭东于1945年10月溘然离世。

重庆各界人士为范旭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时逢国共重庆谈判,两党为此专门休会,并派出代表前往吊唁,即便是当年的对手卜内门公司,也专程派人敬献花圈。

在他的追悼会现场,有两幅题词最引人注目,一是蒋介石亲笔“力行致用”,另一个则是毛泽东书写的“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范旭东追悼会

范旭东平生所得酬劳均捐赠给企业发展,身后留下孤妻和二女,三人,家庭竟陷入贫困。

1948年,已经今非昔比的永久黄集团,专门召开会议,全体董事一致同意,将企业全部资产分成11份,并从其中一份中抽取五分之一,用作范旭东家人赡养。

如今,南京的范旭东广场,范旭东雕像仍旧矗立于长江岸边。

这里一头是大海,另一头则是他的故乡湖南。

南京范旭东广场

直到现在,他当年为企业制定的四大信条,仍旧为后人所铭记:

一、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

二、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实业。

三、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

四、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我是@风华绝代憨小二,范旭东先生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谢谢关注!